好好学习社区企业管理资料精益生产JIT资料 → 全员生产保全TPM管理发展进程

APQP/FMEA/SPC/MSA/PPAP五大工具培训 VDA6.3过程审核和VDA6.5产品审核 危险化学品资格培训 高效仓储管理与盘点技巧培训
ISO9001/IATF16949一体化内审员培训(发双证) TWI优秀班组长训练营 QE质量工程师实务培训班 JIT精益生产现场管理培训班

  共有745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

主题:全员生产保全TPM管理发展进程
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admin
  1楼 | 信息 | 搜索 | 主页


加好友 发短信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
等级:校长 帖子:8171 积分:165651 威望:3700 精华:17 注册:2003-12-30 16:34:00

全员生产保全(TPM)管理的发展进程

 

  TPM起源日本,战后日本的设备管理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:事后修理阶段;预防维修阶段;生产维修阶段和全员生产维修(维护)阶段。

 

  1.事后修理(BM)阶段(1950年以前)

 

  日本在战前、战后的企业以事后维修为主。战后一段时期,日本经济陷人瘫痪,设备破旧,故障多,停产多,维修费用高,使生产的恢复十分缓慢。

 

  2.预防维修(PM)阶段(1950~1960年)

 

  50年代初,受美国的影响,日本企业引进了预防维修制度。对设备加强检查,设备故障早期发现,早期排除,使故障停机大大减少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效率。在石油、化工、钢铁等流程工业系统,效果尤其明显。

 

  3.生产维修(PM)阶段(1960~1970年)

 

  日本生产一直受美国影响,随着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,日本也逐渐引入生产维修的做法。这种维修方式更贴近企业的实际,也更经济。生产维修对部分不重要的设备仍实行事后维修(BM),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剩维修。同时对重要设备通过检查和监测,实行预防维修(PM)。为了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,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,随时引进新工艺、新技术,这也就是改善维修(CM)。

  到了20世纪60年代,日本开始重视设备的可靠性、可维修性设计,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提高设备寿命,降低故障率,使设备少维修、易于维修,这也就是维修预防(MP)策略。维修预防的目的是使设备在设计时,就赋予其高可靠性和高维修性,最大可能地减少使用中的维修,其最高目标可达到无维修设计。日本在60年代到70年代是经济大发展的10年,家用设备生产发展很快。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他们的很多产品已实现无维修设计。

 

  4.全员生产维修(TPM)阶段(1970年至今)

 

  TPM (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)又称全员生产维修体制,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(中岛清一等人)在美国生产维修体制之后,在日本的Nippondenso(发动机、发电机等电器)电器公司试点的基础上,于1970年正式提出的。

  在前三个阶段,日本基本上是学习美国的设备管理经验。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,在设备管理上一方面继续学习其它国家的好经验,另一方面又进行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创造,这就产生了全员生产维修体制。这一全员生产维修体制,既有对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继承,又有英国综合工程学的思想,还吸收了中国鞍钢宪法中工人参加、群众路线、合理化建议及劳动竞赛的做法。最重要的一点,日本身体力行地把全员生产维修体制贯彻到底,并产生了突出的效果。





QQ:583516113
本站压缩资料统一解压缩密码:www.55top.com
 回到顶部